小银行忍痛放弃资管业务? 转型渠道代销是大势所趋
i资管俱乐部
2018-05-09
作者 杨晓宴
文/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晓宴
随着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的落地,资管业务规模不到百亿元的小银行,可能面临“是否放弃”资管业务的两难选择。
一方面,在投资端,类信贷“非标”受限后,投资标准化资产,本身并非小银行之长;另一方面,在渠道端,小银行的优势也往往不如大行。更为关键的是,监管要求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后,为平滑波动,资管产品必须分散投资,而规模较小的银行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之背后对IT系统的要求提高,一笔经济账下,部分小银行可能考虑直接放弃资管业务。
“理财规模在十几二十亿的小银行,应该是比较明确没什么必要做资管业务了,未来小银行代销大银行的产品可能会是一个趋势。”某城商行资管部人士表示。
会有银行放弃吗?
在上述城商行资管部人士看来,在资管新规背景下,总行资管部相对分行会更加弱化,未来小银行资管部将面临“再定位”问题。
据该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分析,在投资端,原来资管部主要考核中收,分行向资管部推荐资产,给予分行的奖励也比较到位;而资管新规对理财投资“非标”做了严格限制,基本切断了分行向资管部推荐非标资产的通路;银行理财的盈利模式从利差转向管理费之后,即使是分行向资管部推荐标准化资产,也难以拿到以往推荐“非标”的中间收入分配,从这一角度来看,资管部依靠分行获取资产的能力大大下降;但在销售端,资管部仍有赖于分行,以往某种双向需求平衡正被打破。
普益标准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城商行和农商行中,理财规模不到100亿的总计380家,占有发行理财总数的80.7%。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分析称,对于小型银行而言,是否放弃资管业务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具体来看,银行自主投研能力、系统建设、投资者教育、产品研发能力等,都会对银行资管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其中自主投研能力(或管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的影响最为直接。目前来看,在上述因素缺失的前提下,小型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转型成本过高;即使顺利转型,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相对薄弱,这类型银行完全放弃资管业务的可能性最大。
另外,无论是对中小银行,还是大银行而言,在产品净值化管理过程中,系统建设和投入都是一个长期问题,而小银行能够为此付出的成本相对较小。
光大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潘东4月27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举例称,新规中要求集中度管理,就不可能靠人工控制,而需要在IT系统中增设类似的参数。银行改造IT系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投入,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按照监管的要求搭建新的产品体系。
“代销”磨合中
不过,即使有银行放弃资管业务,也可能通过“代销”继续发展理财业务。
在大资管所有业态中,银行以渠道和客户基础见长,但今年也明显表现出拓宽渠道的需求。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多家股份行正在加大银行同业代销渠道合作,代销产品类型也较为全面。
代销行主要赚取手续费,由投资人支付。一位股份行资管部人士透露,代销也可能配套有销售管理费激励制度,按照销量考核分配给渠道。
魏骥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小型银行代销理财产品具有风险低、成本低的特点,获利更为稳定。因此未来小型银行开展代销业务将是大势所趋,渠道为王的特点将进一步体现。同时,即使自身开展了理财业务的银行,也有引入代销业务的必要,补足自身产品线不能覆盖的区域。
不过,从效果来看,有三名受访的股份行资管人士均表示,目前还处在“刚起步”阶段,难言“收效甚好”。
“渠道代销领导比较重视,几家也在相互观望。”某华南股份行资管部人士表示。
从小银行的角度看,一方面,有城商行人士表示有兴趣增加代销规模;另一方面,也有城商行零售部人士坦言,小银行与股份行的议价能力十分有限,且股份行的一般理财产品“收益不如本行产品,中间收入也低”,但由于其本身没有投资衍生品资质,股份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仍有一定吸引力。
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底层投资于债券等标准化固定收益资产,用部分收益投资于场外期权或收益互换等衍生工具,因此最后产品投资收益更多取决于衍生品投资情况。“这是我们为什么找大行的原因,希望通过他们的专业投资能力,提高触碰的概率。”前述城商行零售部人士表示。
另外,某华南股份行资管部人士透露,券商也是银行选择代销的重要渠道。根据以往经验,给券商代销的理财产品多为封闭式产品。特别是在成立银行资管子公司后,未来不排除进一步拓宽代销渠道。(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14325.html
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