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华为员工谈华为核心路由器

我虽然不是搞IC,但是我看大家最近经常提到华为,还有华为的铁粉以及前海思员工,我也说说我的经历

本人前华为北研,做核心路由器上的高速转发算法,就是一个数据包进来,要在IP表中尽快的找到它的下一跳的IP,这样路由器接力下去,数据包达到最终的目的地。

就这么一个东西,让我见识了华为的设备是多么落后,研发能力:无论单兵作战还是集团作战,都差好多。具体来说,

最开始,买的美国的TCAM,这东西实在太贵了,而且要命的容量小,发热大,当时思科已经实现了百万Fib,就是路由表可以存超过100w条路由信息。TCAM只有20w,还是两片。当时思科的路由器单板淡蓝色很漂亮,拿着感觉很轻,好多芯片ASIC化了。

华为的单板,一般女生估计拿不动,上面的FPGA,加上风扇,黑乎乎的,而且小板上面套小板,大概3层还是4层。。。


当时去中国移动机房,很容易可以判断出哪些设备是华为的,1)听声音,风扇特别强劲的(因为单板散热特别大啊) 2)机器表面没有灰尘的(因为经常出问题,需要经常开盖啊)

当时在北研,就连高层自己都说,跟思科比,我们的技术要落后50年,但是搞市场,我们是领先的。不得不佩服华为的市场团队

思科很多芯片是自己的,华为大部分芯片是美国的。思科的路由器OS是Linux的,华为是买Wind River的,巨贵。

当时为了搞这个IP的快速转发,本来想买美国的一个小创业公司的产品(美国有些很小的创业公司,就是大牛的天下,一个人可以顶中国一个师),但是另外一个团队也提出了一些想法,两个团队,挑了一个周末在北京PK了一下,当时北研的领导几乎到齐了

后来决定两个团队同时搞吧,各搞各的,最终做出来再pk。当时美国这个主要靠芯片,用硬件逻辑去查找,速度特别快,另外一个团队呢,硬件逻辑比较简单,靠嵌入式软件。 当时海思似乎也有意开始研究这方面的芯片,不过后来没有下文。

两个团队,最终也没能pk,因为美国那个小公司,被思科收购了,另外一个团队做出来的,很烂~~,直接被废。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内网读任正非的文章,文笔确实非常赞,一般人达不到。另外就是华为人报,这几乎是华为内部的媒体了,记得有一个报道题目“飘落的标签”,海外团队投稿,说的是收到国内发过去的设备,很多标签都脱落了,要和国内打电话核实。

看到隔壁思科的设备,都是订书钉把标签加固,外加防水胶带2层保护,特别羡慕。

当时那期华为人报出来之后,负责发货的那个团队,连夜开会,改进!

虽然离开华为很多年了,但是也特别感恩华为,她给我解决了北京户口,她教我学到了很多。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4351.html

展开阅读全文

4 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