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跳楼价,也许是最大的优惠谎言!
双11的便宜可能只是感觉上的便宜!
我们以上一年为例,2017年参加双11的产品中,在2016年双11的时候为全年最低价的只有17.17%,不是该商品的历史最低价高达82.83%,而从商品大类来看,双11价格总体来说是最低价的少,这就说明了双11价格总体来说并没有比平时便宜多少。双11的优惠大多体现在数字上。
价格锚点
价格锚点是心理学的概念,简单的解释就是商家设定一个价格参考标准,用来动摇人们对商品价值的正确评估。我们经常会发现电商平台的商品常年打折,压根从来没有卖过原价,商家就是利用原价来“锚定”我们对价格的初始感知。比如一瓶原价99元的A蜂蜜折后88元,99元就是价格锚点,同样一款没有原价的78元的B蜂蜜,即使比A便宜10元,我们还是会认为A会划算一些。
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的存在会使得我们做出很多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比如“衬衫69元包邮的A方案”和“衬衫64元,运费5元的B方案”哪个会更吸引呢?显然是A。在这里,价格和运费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账户,我们会感觉“加收5元运费”让我们付2次钱会花更多的钱。
消费者为了省几块钱,浪费一天在手机上值得吗?
买的没有卖的精,双11没被商家“反撸”已经是很庆幸的事了。
举个实际的例子,某款镇宅用的关二爷,平日价格3000,双11标价1998,加上满400减50的优惠后买下来是1948元,的确优惠了不少。然而,一个月后再看下标价是9000元。而且这种类似的案例并不少。
双11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买的是囤积,买来一大堆日常用品囤积起来,然后发现囤到下一年的双11还没用完。有多少人借着双11的名号过度消费,透支自己的信用卡,掏空自己的钱包。我们在打开智付支付、支付宝等手机支付软件“剁手”时,是否应该多思考一下?
商家为了增加销量,用几天活动透支几个月销量值得吗?
现在的双11,对于很多商家来说,只剩下用“双十一成绩单”为自己造势了。
双11对于小型店铺来说,是蹭流量,能蹭一点是一点。一个现实是,从10月开始,店铺的销量就开始急速下滑了,双11的成绩可以说是以一个多月销量惨淡的代价换来的。
双11,有多少商家是打着促销的口号清仓,特别是衣服和箱包这一类。有多少商家是蹭着双11的热度来做定期促销活动的,如日用品、食品饮料这些本来就有促销周期的商品。
如上图,我们以利润是3块钱的定制双肩包为商家例,双11的优惠政策是:红包优惠5元,跨店满200补贴20(按比例减2.92元),这样算下来利润3块钱的包优惠了8块钱。
此外,双11还带来了平台方压榨品牌方、价保系统崩溃、物流系统崩溃等状况,商家参加这场购物狂欢节的代价真的不少。
双11各种套路以及反套路攻略!
双11价格的3大套路
- 先涨价后降价、甚至不降价。例如某女鞋9号价格128元,10号价格138元,11日又降至113.4元。
- 价格不降反升。例如某薯片“双11”前价格为47.9元,“双11”期间团购价格提升到78.8元。
- 以“划线价”形式虚构“原价”。例如某卫衣平日专柜价508元,双11专柜的划线价1280元,消费者很可能只看到双11当天价格。
双11促销的4大套路
- 预售模式预热。通过更好的赠品、更低的价格、买一赠一等套路让消费者提前下单,在双11当天结算尾款,这种套路跟信用卡没啥两样。
- 满减优惠凑单。可以叠加的满减券并没有特别划算,这个平时就有的,每个店铺的力度不同导致了满减的优惠也不同,结果就是消费者不停的凑单和满减。
- 1元秒杀。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一般会定在双11凌晨开始,很多人为了等这个优惠待在手机前不断刷手机,刷着刷着一整天就没了。
- 每天三次领现金红包。这个红包我几乎抽不到,最多也就几块钱,而且还要定时定点看着。
各种购物狂欢节5大反套路攻略
- 不冲动消费,只买刚需,不囤货,不乱买。
- 只买那些对单价、质量、克重规格了然于心的商品。
- 了解最优的收货地址、用智付钱包还是支付宝比较优惠这些要清楚。
- 准备足够的时间去计算各种叠加满减,凑单。
- 准备好的网络用于蹲点抢券和抢购秒杀。
当前,普通商品都已经处于成本透明和充分竞争的状态,本来利润空间就不高,如果再玩一下双11对折,那么跟玩自杀没有两样。而有竞争力的产品根本没动力玩这一套,双11这招太丢份太掉档次了。
当双11成了商家提前透支销量的手段,当消费者养成盲目消费的恶习,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单日成交屡创纪录”的双11呢?
双11、双12、618等各类的购物狂欢节,很多时候是巨头们的狂欢,小白们的神坑。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15609.html
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