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是啃完了

硬是强迫自己把自己不喜欢的书看完,这种感觉的确很糟糕。我不同意里面的某些观点,当他们说到某些部分的时候,我主观上不想去理解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或者是我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我不认同,于是有些时候你会觉得看书的时候,你在跟作者较劲。你甚至恨不得扇他两巴掌。有些时候我会觉得随便他怎么说,反正我不同意,所以书本飞快地一页略过。页数在奔跑,但我根本不知道那说了什么。文字曾经进入过我的眼睛,但是内容却没有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任何的痕迹。那种感觉就想当你妈骂你的时候,你左耳进右耳出,她真的骂过,但是你却什么都接收不到。

我到底在说什么呢?我刚刚看完那本著名的跑步著作——《跑步圣经》,我看的是于嘉翻译的版本。这本书的题目如果我有一点点判断的话,我会主动的把这拒之门外,不去接触,但从前的我只是随大流、图新鲜,所以买下电子书。作者老是把跑步这种事情拉高到哲学、拉高到神学的角度,那种做法就让我想起王小波的作品里面谈到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学者,但是在他父亲的那个年代,无论他发现了什么,他都要往那个年代最流行的观点上靠,否则的话就非常有可能踩红线。哪怕他父亲发现的实际上是一些很科学的东西。《跑步圣经》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为什么总要把自己所悟到的那些东西跟之前某些人的哲学,又或者是跟神学上面某的某些观点拉扯起来呢。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自己书读的不多,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不需要把自己的感受硬是变成验证别人的某些观点。

我不喜欢这本书,其中一点是我不喜欢他的这种东拉西扯的风格,而另外一个不喜欢是主要发生在书本的前半部。一开始的时候,作者的叙述会让你觉得除了跑步以外,其它运动都不值得一提。另外一个部分,会让你觉得除了运动以外,生活中的其它全部东西都没什么意义。无论是前一个观点还是后一个观点,我都非常不同意,又或者这两点都只是我理解上的偏颇。当作者叙述到运动员有多么的伟大,运动员离生命的真谛有多么的接近的时候,反抗的声音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他所认知的运动员跟我所认知的运动员彻底不是一回事。非洲的长跑运动员非常厉害,但他们之所以要长跑,之所以要无视疲倦跑下去,要打败所有人,是因为生活的逼迫。为了要养活家人,为了让家人能生活得更好。他们之所以跑,他们之所以要跑得比别人更好,是因为他们要活下去,这跟寻找什么生命的真谛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一定程度上,这本书只是作者以他的观点去抒发他的看法,并不代表很多人的实际状况。之所以这会成为一本畅销书,成为经典存在,大概是因为读者是跟作者的生活轨迹比较类似,但他们正在迷茫,需要某些指引,让他们低头执行。这样就可以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去建立某个方案,然后验证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情况就像是实验方案已经做好了,你们拿去用就可以。

我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看过一本让我如此边看边叛逆的书了。

我喜欢跑步,但我不喜欢比赛,我不需要通过和别人的竞争获得快感,也不为金钱上又或者是明名誉上的奖励。我喜欢运动,喜欢各种类型的运动。因为那会让我发现更好的自己,不同类型的运动会全方位促进我进步,所以虽然即便我在做这种运动,但当我做回之前那个运动的时候,我会发现自己可以表现得更好。我不为比赛而活,不为成绩而活,成绩越来越好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不强求。因为我的运动广泛,所以即便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只能封闭在某个地方又或者某个区域,我依然可以继续下去,继续发现那个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不需要跑步鸡汤,更何况,那个鸡汤完全不合我的口味。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18695.html

展开阅读全文

4 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