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舆论引导的特点分析与实施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命,不仅使新闻传播的地理区域极大地扩展,使新闻传播覆盖的受众数量剧增,而且在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功能、传播的效果上都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而这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使得传统新闻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则需要在尊重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借鉴传统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后方能实现。
  网络传播引发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新变化

  在网络新闻媒体出现以前,所有的大众传媒都遵循着一种由点到面的单向的线性的传播方式,即由传播者主导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有组织、大规模的定向活动,把关人在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对所有“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网络传播既有点对面的传播,又有点对点、点对面、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在网络这个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上,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其角色可以互换,互为传播的主体,共同享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如果说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只是“单声道”的话,网络媒体却是“双声道”、“多声道”。

  网络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方面同样是有利有弊。一方面,网络新闻媒体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对舆论的控制和对信息的垄断,使传播过程中的传受双方变得更加自由和平等,在网上人们有了更多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这有利于充分反映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愿望、意见、要求和呼声;有利于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正确舆论的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但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一个全开放的几乎没有任何管制的信息和观点的通道,给舆论导向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由于网络传播的个人化和隐蔽性,使人们在网上发表言论无须像在传统媒体上承担责任,这无疑给某些居心不良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传统的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和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使诸如色情、暴力、迷信和其它有害信息在网上泛滥成灾;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和极易复制,令虚假新闻在网上滋生蔓延,这些都对我们在网络传播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带来不利影响。

  网络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网络新闻媒体是一个刚诞生不久的新兴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仍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本文认为网络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应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其一、开放性与原则性。互联网络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传播媒体,在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做到“守土有责”呢?我们既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御“敌”于国门之外,也不可能把已经打开的门再关上,而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冲击,变被动为主动,变防守为进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面貌和一日千里的成就,宣传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等等,并吸引广大网民参与和利用网络媒体共同建设思想文化阵地。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网络媒体的开放性有利于各种不同的甚至异质的文化充分互动和交流,各种文化在网上碰撞、交汇、融和、完善和选择,必将促进社会的多元整合与人类的文明进步,这正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所需要的。

  其二、多元化与主旋律。网络媒体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必然反映,也正是网络新闻媒体本身所具备的特征。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在多种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即主流的文化,是它牵引着舆论导向,并从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之加以影响。我们时代的主流文化即主旋律就是坚持正面宣传,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去抵制虚伪丑恶的社会现象。

  其三、商业化与导向性。网络新闻媒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它既要像传统媒体那样小心翼翼地培植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又要像经营一家企业那样认认真真地考虑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网络新闻媒体的商业化运作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网络新闻媒体一旦为了眼下一己的经济利益而简单地迎合商业目的,就会滑向粗俗化庸俗化的泥潭而盲目地从众媚俗,随波逐流。因此,任何时候网络新闻媒体都要牢记和遵守作为新闻媒体产业的特殊规律。既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赢利能力和实现资产增值,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守住自己捍卫社会良知的精神底线;既要以更加丰富、健康的休闲娱乐内容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力,满足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要努力提升文化的品位,陶冶网民的性情,在无形中尽到网络媒体引导网民向上的责任。从这种意义上讲,商业化与导向性并不是一对矛盾,做好内容,做好新闻,赢得声誉,树立权威,增强公信力,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这是网络媒体建立品牌优势、提高赢利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网络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实施

  网络发展在给思想宣传工作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根据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加强舆论引导,是摆在我们面前颇具挑战性的时代课题。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网络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

  其一、重新定位“把关人”的社会角色。网络传播削弱了把关人的特权,并不等于说把关人的社会职能的终结。在网络新闻媒体四通八达的关节点上仍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把关人”(如网络记者、网络编辑、网站论坛的管理者等),他们对于网络媒体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风气方面有着神圣的职责。与过去相比,“把关人”的引导方式应有变化:从过去的“严把关”发展为“巧指路”;从过去的让人们“看什么”发展到教人们“怎么看”;从过去的以“堵”为主,即把守好进入媒体的“关口”,对错误的舆论采取堵塞和封杀的方式,发展到以“导”为主,即在充分尊重人们言论自由、允许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发表的同时进行积极的疏导。如人民网在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伊拉克战争、抗非典等),除了刊登由自己的记者和编辑采写、加工的大量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的报道外,还在“相关报道”栏目里转载了大量来自其他媒体甚至持不同意见和看法的报道,在一些重大新闻报道后面还有供网友各抒己见的“感言”,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网民。昔日的“把关人”应主动从喋喋不休、“我说你听”的讲台上走下来,变成一个“导航员”,在扑朔迷离的新闻事件里和众说纷纭的意见观点中为受众指点迷津。“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正是把关人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二、充分发挥“议题设置”的功能。既然互联网络是一个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反映社会舆论的各类热门话题必将如百川归海一样在网上交汇。在众多的热门话题中,哪些是网民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网络新闻媒体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各种各样的“议题”纷至沓来,常使网民们感到莫衷一是,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社会的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帮助网民提高对环境的认知,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如人民网在今年改版后就推出了诸如“时评”、“视点”、“策划”、“碰撞”、“观察”、“新论”等一系列公众参与度极高的精品栏目,并在每个精品栏目里轮换设置当前公众关心的“公共议题”,在设置的这些“议题”里,对社会的认知、价值、态度和行为进行全面的引导,在舆论导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三、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大众传播学中有一种“二级”传播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中的信息和舆论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经过一个从“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的过程。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也有一大批这样的“意见领袖”。如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新闻网站都设有讨论区,讨论区下面还设有分类版区,主持论坛的“版主”便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版主的产生一般有两个途径:一种是由网站内部任命,一种在是网民中产生。通常那些在论坛中经常发表言论、在网民中有较高威信的人,向站务组提出申请后,经过一定的资格认定便可成为版主。版主的职能是根据网站的开版宗旨确立并保持该版的主题和风格,及时删除有明显错误和失据、含不雅文字、有人身攻击、与该版内容无关或其它违反网站有关规定的言论,并尽可能经常发表与该版内容有关的文章和回答其他网民提出的问题。活跃在网络论坛上的“版主”们已成为网络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一支生力军。因此重视发挥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重视对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引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聚网通-完全在线的企业建站工具,谢谢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5449783/viewspace-442497/,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5449783/viewspace-442497/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19574.html

展开阅读全文

4 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