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靠右 印尼靠左

老俍在印尼这段期间有一次开朋友的车去接人,虽然没有国际驾照但是凭借在中国十多年的驾车经验,认为这跟本不是事。老司机上路各种并线各种切,完全没问题。接到朋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才有了这篇文章。和朋友一边聊天一边开车的时候,朋友突然大叫“逆行了!”,我去,着NM聊着聊着忘了印尼是靠左行驶,差点直接开到对面去了。

回归正题,为什么有些国家机动车是左行,有些国家是右行。

当这个问题问道我朋友,这个不靠谱的说“靠左行的国家左撇子多”,那我就要问了:“那为什么这些国家的人不用左手写字呢?”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车是靠右边行驶的,有中国、美国、加拿大、古巴、巴西、德国、希腊、墨西哥和摩洛哥诸国等166个国家和地区,占总数的66%。靠左行驶的有77个国家和地区:日本、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南非等,主要是英联邦国家。如果按道路里程计算,全世界28%的可通行道路是靠左行驶的,72%则靠右行驶。

汽车出现之前

在古代中国,行人、马匹和车辆一般在通道靠左停留及行进,称为“左迎”。迎客时民众一般使用右手与对方迎礼,故自身身躯靠左。

汽车时代

最早的汽车驾驶座位位于车辆的中央,不久之后一些汽车制造商将驾驶员座位安排在靠道路中心线的一侧,以便于观察对面道路来车,另一些汽车制造商将驾驶员座位安置在靠路边一侧,以避免撞上道路旁边的围墙、树篱、水沟等障碍物。经过实际检验发现,前一种办法更有利于保持道路安全,因此成为汽车制造商的通则。由此形成了左舵车(驾驶员座位在车辆左前方)和右舵车(驾驶员座位在车辆右前方)的区别。而车辆靠道路的哪一侧行驶,则取决于该国长久以来形成的交通规则,并由此形成了更加细致和严格的道路交通法规,许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车辆的行驶方向。

由于美国在汽车制造业中取得的优势地位,加上欧洲的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分布在右行国家,因此靠右行驶的道路交通规则随着汽车的普及扩至其他大陆。

左行的优点是,司机可以用右手保持对方向盘的掌控,同时使用左手完成换档、操作仪表板等复杂的动作。

右行的好处则在于,司机可以用左手保持对方向盘的掌控,同时使用右手完成换档、操作仪表板等复杂的动作,这对右撇子的司机有利。

近代中国通行方向的变更

19世纪后期清朝末年,南方省份和城市,例如上海、浙江和广东等地,由于受到英国和当时由英国管治的香港影响,左行规则更为普及;而在山东、直隶等北方省份,由于美国等国的影响,大多采用右行规则。

1930年代的新生活运动规定车辆靠左行驶,而满洲国、蒙疆政府和日本占领区也采取左行规则。例如北平市的交通管理就有规定靠左行驶。

抗日战争期间,大量美援汽车运抵中国,但必须花大钱改装方向盘以及灯光,不习惯靠左行驶的在华美军,军车频频肇事。1943年(民国32年)7月10日制定,9月3日公布,10月1日施行的《违警罚法》第五十八条第七款,明定道路通行方向,就是车马、行人,不按左侧前进,不听禁止者,处二十圆以下罚锾或申诫。不过也因为美援左舵车辆持续进入中国,民众日后逐渐习惯靠右的行驶方式,因为当时中国仍有部分地区的车辆靠右行驶(例如法国控制的西南地区,当时运送物资的卡车为靠右行驶)。

1945年(民国34年)8月15日二战结束后不久,考量世界大多数国家皆为靠右行驶,国民政府训令,公布《改进市区及公路交通管理办法》,自同年10月1日实行汽车改为靠右行驶。同年9月26日,国民政府训令《改进市区及公路交通管理办法》包括关于汽车改为靠右行驶一节,改于1946年(民国35年)1月1日起实行。

1946年(民国35年)6月8日修正、6月19日公布的《违警罚法》第五十八条第七款,道路通行方向改成车马、行人,不按右侧前进,不听禁止者,处二十圆以下罚锾或申诫。全中华民国的车辆均靠右侧行驶的规则,亦使得原属日本殖民地而采左行制的台湾,在主权移交中华民国后,1946年3月1日改为右行制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交通规则》(1955年8月6日)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年8月1日起施行)第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通过,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五条都规定右侧通行。

香港和澳门的道路交通也采取“一国两制”的解决方法。内地车辆进港澳,需要靠左行驶。反之,港澳车辆进内地也得入乡随俗。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诸多的不便。虽然在港澳与内地的交界处立有明显的界别标志,但由于交通繁忙,相向的两列车队很难在入境的同时改变车行路线。于是,人们修建特殊的桥梁巧妙转接。在澳门和珠海横琴岛之间,横亘着一座造价2亿的莲花大桥,来自两边的车辆在这条形状如四叶草一般的路上兜一圈,便能更换左右行车道。

本站 [ 俍注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其他均为老俍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4.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希望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my.lmcjl.com/news/931.html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2325.html

展开阅读全文

4 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