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结构详解

(1)应用层协议:

为应用程序进程(比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QQ聊天,http远程看网页,http发送邮件)提供网络服务

 

2)表示层协议:

主要的功能:

定义数据格式与结构;

协商上层数据格式;

加密格式,压缩格式等。

 

3)会话层:通过传输层提供端务到端的服务,为我们会话用户提供会话服务,会话的建立,维护,保证了会话的畅通;

● 主要的功能:

主机间的通信;

建立、维护、保证双方会话的畅通,终结远程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文字处理、邮件、电子表格项.

 

4)传输层:为会话层提供一个无差错的传送链路,保证了两台设备之间传递信息的准确无误。

● 传输层功能

对于会话层中传下来的数据过大时,传输层会自动的进行分段上层数据,然后进行封装打包,传输到下一层;数据小了,传输速率快;

建立端到端之间的通信;

透明的、可靠的传输(便于处理数据包丢失、无序的现象)

流量控制(防止网络中的拥塞)

● 传输层协议

主要有TCP/IP协议族的TCP协议和UDP协议,以及IPX/SPX协议组的SPX协议等;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安全可靠;UDP是非面向连接的协议,不安全可靠。

 

5)网络层:通过协议绘制网络地图,数据包选取合适的路径进行传输(网络中传输的数据称为包)

● 编址(网络层中的每一个设备都会有一个IP地址),数据传输的过程当中就会很明确目标地址,即要传输的目标;

路由选择:选择一条最快的路径,经过路由器将数据包进行转发,从源端发送到目标端;

拥塞控制:网络当中同时发送了大量的数据包,在网络中会出现拥塞现象,就会造成数据丢失,数据延迟等故障;

异种网络互连:通信电路和介质都是异同的。

重点1:网络层地址

IP地址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32位的二进制代码组成)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

     10.

      8.2.48

可以通过网络地址来判断目标是否与我在同一个网络内;

 

IPX地址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

    1aceb0b1.

      Mac地址

 

 

网络层的地址是全局唯一的;要确保局域网中的IP地址唯一性,不能发生IP地址冲突

 

 

重点2:路由协议与可路由协议

可路由协议(routed protocal定义数据包内各个字段的格式和用途,对数据进行网络

路由协议(routing protocal在路由器之间传递信息,在网络中计算路由并形成一个层的封装(常见的可路由协议:IP协议对应的IP数据包,IPX协议对应的是IPX数据包);地图被称为路由表,可为路由协议选择路径;(常见路由协议:RIPOSPFBGP)。

 

重点3:面向连接和无线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打电话,文件传输)

通信前要先建立连接,通信完成后断开连接(类似于打电话双方接通电话);

有序传递(类似于打电话同一时刻值只允许一方说话);

应答确认(类似于打电话中的一方接受到消息然后回馈);

差错重传(类似于打电话中一方接受消息不全面,重新说一遍);

适合于对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

无连接的服务(速度比较快,例如:发短信,IP数据包就是无连接的服务)

经历而为的服务

无需建立连接

无虚列号机制、无确认机制、无重传机制

适合于对延迟敏感的应用

重点4:网络层协议操作

 

1HostA通过网络层中的可路由协议对数据进行打包,然后通过路由协议对其进行绘制地图,找到HostA ---->RTA---->RTB------>RTC----->HostB这条路径速率比较快,就会进行IP数据包传输,从源端发送到目标端;

2)由于HostAHostB是在不同的局部网中,HostA发送的数据会自动经过OSI的七层进行封装,分别的加载头部信息,然后依次进行向下传递,通过网关来给 其RTA路由器、RTB路由器,RTC路由器进行传递信息,然后在传递到目标的HostB,依次解封装,然后现实信息解读,从而现实信息的传递。

3)里面涉及到两个地址:

    IP地址,要发送目标对象HostB的地址;

     mac地址:不断的发生变化,一定是下一个设备的mac地址;

 

2)数据链路层:负责在某一特定的介质或者链路上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A 编帧和识别帧(将物理层发送过来的二进制数据信号按照一定次序、含义、结构编成数据帧);

B 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双方进行通信,要先创建数据链路);

C 传输资源控制(在传输里面采用复用技术,在同一个介质里面传输多种信号);

D流量控制(防止数据量一方发送过于太快,出现对方的缓冲空间溢出或者网络拥塞,网络中可能会出现瓶颈状态);

差错验证(对数据帧进行检测);

寻址(局域网中会有多台设备相连,通过寻址找到对应要发送数据帧的目标对象)

G 标识上层数据(找到上一层中对应的协议(端口)进行处理)。

  ●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分为LLC(逻辑电路控制)子层和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数据网络传输里面采用的是时分技术,将时间分为n多个点,每个点只分配 非常短的时间,几微妙太快,人感觉不到;在局域网中上网的人越多,时常 会感觉到网速会越慢,是因为分配到的可利用时间太少了!每个人分配的还是固定的带宽,每个mac对应一个IP地址;

 

 

   1)物理层:在两个终端之间传输比特流(0,1,0,1,0,1的比特流)

   ● 作用:定义电压、接口、线缆标准、传输距离等

   ● 物理层的几大特性:

机械特性:网卡接头的大小,监听器的形状和尺寸具体的样子,引线的数目等;

  电气特性:网卡中包含八根线,要明确线上出现的电压、电流的范围;

功能特性:某根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规范特型:各种事件出现的顺序

  ● 物理层的介质(相当于寄信中运输的不同路径)

A 同轴电缆:细缆和粗缆;

B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两者传输的有效距离几乎都为100米,STP相比UTPSTP抗干扰能力很强(包括抗电磁干扰,无线干扰),价格比UTP昂贵;

C 光纤:单模、多模,在光纤里面传输的信号为光信号,采用的是光全反射的原理,不会受电磁信号的干扰,传输的距离非常远,速率非常高,价格昂贵;

D 无线技术:红外线、蓝牙,WIFI技术。

      ● 局域网物理层:

常见标准10Base-T10兆基带传输双绞线),100Base-TX/FX100兆基带传输光纤),1000Base-T1000兆基带传输双绞线)

常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 广域网物理层:

常见标准RS-232(广域网公共物理层的标准,支持信号的速率为64kBps),V.24(定义了DCEDTE设备之间的接口),V.35(描述网络间的设备和分组网之间通讯的同步物理层协议制定的标准)

常见设备Modem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15549.html

展开阅读全文

4 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