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抗肿瘤最新消息,青蒿素真的可以抗肿瘤吗

抗疟良药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打开的一个宝藏,除了红斑狼疮,还有望治疗其他疾病。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唐克轩教授团队与中科院成都地奥集团签约,将开展青蒿素类化合物与他汀类药物联合降血脂的临床前研究,争取未来3年内获得临床研究批件,造福我国上亿高血脂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慧教授团队则首次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抗癌靶点和潜在敏感人群,为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动物实验证明降血脂效果

据唐克轩介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国际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2016年,奥地利科学家发现青蒿素对糖尿病的潜在疗效,相关论文发表在顶级科学期刊《细胞》上。同年,《自然》子刊发表了美国科学家有关青蒿素治疗肺结核、改善耐药性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料,奥美科研团队已完成了对青蒿素治疗糖尿病、肺结核的专利布局。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唐克轩团队选择以患者众多的高血脂为突破口,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青蒿素类化合物与他汀类药物的组合,具有显著的降血脂效果,并能降低他汀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有20%—30%的患者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包括给予初始剂量或高剂量他汀时,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人群,以及给予最大可耐受剂量他汀,仍然无法达到治疗目的人群。 唐克轩教授在温室大棚指导学生为青蒿育种育苗。

在上海市科委等项目支持下,唐克轩团队构建了他汀不耐受的动物模型,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青蒿素类化合物与他汀类药物联用,能产生显著的增效减毒效果,不但可使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一半,还获得了更大幅度的降脂效果。目前,他们已获得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占领了知识产权制高点。

上海交大团队与中科院成都地奥集团的签约合作,将使这一新药研发进入快车道。“我们争取未来3年内完成临床前研究,拿到临床研究批件。”唐克轩说,“我国有1.5亿高血脂患者,青蒿素新药如获批上市,将给这一人群带来福音,也将使我国青蒿素产业爆发性增长。”

青蒿素高含量品种问世

唐克轩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成果,也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他们与西南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合作,历时5年多,完成了对多年选育的高产青蒿素品种“沪蒿1号”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注释及相关分析,共组装出约1.74G的基因组总长,预测鉴定出63226个编码蛋白基因。掌握了青蒿的基因密码后,他们成功培育出青蒿改良品种。其青蒿素含量达到2%以上,是常规品种青蒿素含量的2.5倍。

与屠呦呦团队一样,唐克轩团队也与昆药集团合作,在重庆试种这一青蒿新品种,预计明后年大规模种植。他们还与马达加斯加BIONEXX公司合作,在马达加斯加试种高产青蒿素的代谢工程品种。新品种大规模种植后,将大幅降低青蒿素药物的生产成本。 唐克轩教授在指导研究生观察青蒿生长表型。

发现抗癌靶点及敏感人群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肿瘤效果,且无毒副作用。近10年来,王慧团队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其抗癌机制、网络调控、安全使用以及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设计改造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例如,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癌功效,并能增敏临床化疗药物和靶标药物治疗效果。他们还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构建了青蒿素作用的分子网络,并预测其主要靶蛋白、通路和作用方式。

王慧团队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是发现了青蒿素的活性代谢形式——双氢青蒿素的直接抗癌靶点(PDGFRα)及其潜在敏感人群(PDGFRα阳性肿瘤患者),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发现》上。 在王慧指导下,李晓光副研究员等人利用卵巢癌临床标本和多种小鼠模型,结合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等多种手段,取得了这项国际首次成果。他们系统阐明了双氢青蒿素通过靶向PDGFRα促进其泛素化降解,进而选择性抑制PDGFRα阳性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上皮—间叶形态转换的分子机制,同时发现其对于临床PDGFRα抑制剂的联合增敏作用。由于双氢青蒿素与传统PDGFRα激酶抑制剂作用方式的不同和互补性,双氢青蒿素能有效增敏后者的抗肿瘤作用。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还通过药物拼接原理联合高通量筛选技术,发现了结构新颖、抗肿瘤活性更强的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相关研究发表于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据悉,王慧团队还获得了青蒿素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支持,目前正在推动相关药物的临床前研究。青蒿素抗肿瘤新药能否诞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注公众号:lmcjl_com(长按复制)

本文来自作者:江湖百晓生,不代表懒猪博客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my.lmcjl.com/326909.html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1989.html

展开阅读全文

4 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