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要求

今年一开始,当我把去年的数据交给单位领导的时候,他突然给我提了个要求,说去年的分析里面,想一下国际行情。这个让我有点惊讶,因为放在我们单位的进口粮虽然不少,但我们自己的粮食里面,进口粮的比例很低,别人中转的粮食里,进口的比例很高。小麦大麦高粱都是进口的,唯一不是进口的只有玉米。昨天又新进了一个品种——豌豆,这个东西估计也是进口的,虽然品种明细那里没有写清楚,但是来源是一条叫做玛丽女王的船。这种命名方式就很英国。至于为什么我不说那是美国呢,我也不知道,反正看到这个名字以后,马上让我想起了Marysu。豌豆是怎么样的呢?我脑子里完全没有印象。这些豌豆到底是哪里进口的呢?我也不知道。前天我才刚了解到其实我们单位的部分中转粮食虽然可能不是叫进口,但还是进口的,不过是那些粮权单位打个擦边球。

就中国的情况来说,口粮小麦和稻谷是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但问题是现在这些粮食的质量大多不高,可以把你吃饱,但你可能觉得不好吃。习大大经常说的那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肯定是因为显然现在的人在吃饱了以后,越来越挑剔了,所以追求高端也是很正常的事。粮食质量要提升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产量可以上去,种植范围也可以扩大,但是品种就那样。外国进口的粮食通常都分得很细,质量也很好,当然也有一些质量可能不那么好的,但那些我们就完全没必要进口了。为什么和我们合作的那些单位都在搞进口粮呢?一定程度上,可能因为我们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托高了价格,进口粮食一定程度上质量更好(质量不好不会要的),而且价格更低,之所以价格更低,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们人少地多。中国人口基数很大。地也就那些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种植用地肯定会越来越少。我们的地方能保证种出来的粮食能养活14亿人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仅仅是养活已经完全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进口这种东西的存在。如果我们不是珠三角的港口,而是黄河或者长江流域的某个港口,可能情况就不是这样。广东是先行者,祖国开放的南大门,总会接触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东西。虽然争取自主经营进口粮食很不容易,但是如果这个操作能让单位活起来甚至火起来,我们可能真的要做一下这样的尝试。我们的仓容之前是50万吨,现在马上就100万吨了,没有量,没法养活我们自己。如果敢为人先的广东人都不这么干,这个担子要留给谁?

所以,当领导给我布置那个任务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那个任务,而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向。昨天,我在无意之中搜索资料的时候,发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网站。那里的东西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很早以前我就已经听说过这个组织,但让我惊讶得无以言表的是他们的分析和数据,是那么的实在。看到那些东西,我仿佛又找回了大学时代那些专业的感觉。身边没有一个粮食人给我介绍过那个网站,他们都是市场专家,但消息都不来自那里。见识过那个网站以后,我确定那肯定是世界范围内最权威的。虽然如果仔细到某个国家的某个地区,可能那里的信息会有所偏颇,但就全世界大局的把握,他们绝对是。最优秀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4472.html

展开阅读全文

4 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