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用by还是from_【这个太有创意了】中国学者把自己名字PS到《Nature》杂志论文第一作者前面,放到自

【楼主】2013-04-25 01:39

» 中国学者把自己名字PS到《Nature》杂志论文第一作者前面,放到自己简历里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陈宙峰在今年2月26日收到一封匿名邮件。发件人称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被偷了”。

“文章已经发表了,如何偷?”一开始接到邮件,陈宙峰并没有往心里去。他觉得何况这位检举者并非实名,举报信息难以相信。然而,检举者接下来的另一封邮件却让他彻底震惊了,他看到自己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文章“A 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mediates the itch sensation in the spinal cord”(以下简称“A文”)居然被一位叫做杨俊的人堂而皇之地将作者改为“杨俊、孙衍刚和陈宙峰”,附在其求职资料中行骗获利。

《中国科学报》记者对《自然》杂志相关文章检索后发现,A文署名仅有孙衍刚与陈宙峰两位作者。文章刊号为2007年8月第448期,编号为06029。根据陈宙峰提供的线索,记者从长沙市技术升级公共服务平台上找到一份“杨俊”的简历。简历中,杨时任湖南康普医药研究院院长、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在简历中所涉及的25篇英文文章中,该篇同名文章赫然在列。并且杨在“作者排序”一栏中将自己写为“第一”作者。

“有创意!真是想人之不敢想,做前人未做之大事!”陈宙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感叹说。对此旁若无人式的“拿来”行径震惊之余,陈宙峰开始利用空余时间搜集关于这位“杨博士”的相关资料。

随着信息搜集的推进,陈宙峰发现,杨俊所涉嫌的学术不端似乎不仅限于剽窃A文

因涉嫌造假而被撤稿的论文仍出现在简历

陈宙峰发现杨俊以第一作者身份于同年发表在《神经科学研究》(Neuroscience Research)期刊上的另一篇文章曾因涉嫌造假而被该刊公开撤稿。该文题目是“Periaqueductal gray knockdown of V2, not V1a and V1b receptor influences nociception in the rat”(以下简称“B文”)。文章刊登在2007年《神经科学研究》第57册第104-111页;撤销公告刊登在2009年10月第65册第二期第214页。记者看到《神经科学研究》给出的撤稿原因是:“已发现本文含有对小干扰RNAs序列的不正确描述,相关实验不可能被重复,上述实验不可能得出本文给出的序列描述。本文严重地侵犯了科学出版系统,科学界对此持强烈批评态度。”与此同时,记者通过Science Direct检索后发现,B文原在的页面已经被打上鲜红的“RETRACTED”(撤销)标记。

然而,在长沙市技术升级公共服务平台上杨俊的简历中,B文却同样赫然在列。

“太雷人了!杨俊居然还在他的简历里把这篇文章列出来。这种搞法,我在学术界里还是第一次看到!”陈宙峰惊叹地对本报记者说。

“自我抄袭”炮制多篇相似论文

同时,陈宙峰还发现杨俊发表的一些文章还存在“自我抄袭”的现象。“他很有可能同时炮制出两篇内容相似的文章,然后投往不同的刊物。”陈宙峰在分析了十来篇杨发表的文章后说。

“他惯用的伎俩就是用一种物质去替代另一种物质,或者就是对文章中的数据稍作修改,使两篇文章看起来不同。”陈宙峰说。对杨所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后发现,确实存在结果雷同、内容相仿、数据接近的现象。

此外,通过把近年来杨俊在英文刊物上所发表文章和他本人在早期第二军医大读研究生阶段所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对比,陈宙峰还发现,杨英文中的很多研究内容如C1、C2、D1、D2中关于精氨酸、镇痛等内容与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研究存在相似关系。“从科学角度看,这些文章毫无新意,都像是重复发表十几甚至二十年前的知识。”陈宙峰这样评论。

===================

至今为止,杨俊五十年的生涯可谓荣誉满贯。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多月前的那封举报信的话。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新乡医学院新闻在线2010年5月20日发布的一篇题为《加籍华人杨俊博士受聘我校药学院院长暨特聘教授》的消息稿中,新乡医学院院长邢莹曾如是评价:“相信杨俊博士的到来,一定会为我校药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壮大提供较强的引擎动力和助推作用。”

而新乡医学院院网上题为《杨俊博士应邀来我校讲学并聘为兼职教授》的消息稿显示:杨在“《自然》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但除A文之外,记者并没有搜索到杨俊其他任何《自然》署名文章。

4月17日上午8时许,记者拨通了杨所在的新乡医学院办公室的电话。对于涉嫌剽窃陈宙峰文章以及简历造假之事,杨俊均拒不承认。

“抄袭他?不可能!冤死了。”他表示,自己最近一直在作新药研究,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我2007年都不在国内怎么抄?那个时候我还在工厂磨刀呢!”

记者欲继续追问,杨俊回称:不要在这里瞎折腾。“如果说要见报,我们在法庭上见就可以了。”随之挂断了电话。

网友评论2013-04-25 01:42

为啥第一时间想到了唐骏……

网友评论2013-04-25 01:45

下面那个图字体都不对,PS技术太差

网友评论2013-04-25 01:45

要是国内的科研环境能好一点的话

我还是愿意“皓首穷经”的

网友评论2013-04-25 01:46

尼玛 一个方向上发NATURE的大家不都知根知底的,这乱搞怎么想的

网友评论2013-04-25 01:47

好久没听到方肘子的消息了

----sent from my Xiaomi MI-ONE Plus,Android 4.0.4

网友评论2013-04-25 01:48

这,他以为别人不会发现么

网友评论2013-04-25 12:34

Reply Post by addd2008 (2013-04-25 01:48):

这,他以为别人不会发现么

如果不是有人举报,真的很难发现。国内怎么搞别人国外懒得管

网友评论2013-04-25 12:37

那个时候我还在工厂磨刀呢...

霸气啊

网友评论2013-04-25 12:38

“我2007年都不在国内怎么抄?那个时候我还在工厂磨刀呢!”

网友评论2013-04-25 12:41

骑墙.exe???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7780.html

展开阅读全文

4 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