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中文名为因特网包探索器,是用来查看网络上另一个主机系统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的一个工具。ping命令的工作原理是:向网络上的另一个主机系统发送ICMP报文,如果指定系统得到了报文,它将把回复报文传回给发送者,这有点象潜水艇声纳系统中使用的发声装置。所以,我们想知道我这台主机能不能和另一台进行通信,我们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我们两台主机间的网络是不是通的,也就是我说的话能不能传到你那里,这是双方进行通信的前提。在Linux下使用指令ping的方法和现象如下:
PING的实现看起来并不复杂,我想自己写代码实现这个功能,需要些什么知识储备?我简单罗列了一下:
·ICMP协议的理解
·RAW套接字
·网络封包和解包技能
搭建这么一个ping程序的步骤如下:
1、ICMP包的封装和解封
2、创建一个线程用于ICMP包的发送
3、创建一个线程用于ICMP包的接收
4、原始套接字编程
PING的流程如下:
一、ICMP包的封装和解封
(1) ICMP协议理解要进行PING的开发,我们首先需要知道PING的实现是基于ICMP协议来开发的。要进行ICMP包的封装和解封,我们首先需要理解ICMP协议。ICMP位于网络层,允许主机或者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是封装在IP数据报中,作为其中的数据部分。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头,组成IP数据报发送出去。ICMP报文格式如下:
ICMP报文的种类有两种,即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PING程序使用的ICMP报文种类为ICMP询问报文。注意一下上面说到的ICMP报文格式中的“类型”字段,我们在组包的时候可以向该字段填写不同的值来标定该ICMP报文的类型。下面列出的是几种常用的ICMP报文类型。
我们的PING程序需要用到的ICMP的类型是回送请求(8)。
因为ICMP报文的具体格式会因为ICMP报文的类型而各不相同,我们ping包的格式是这样的:
(2) ICMP包的组装
对照上面的ping包格式,我们封装ping包的代码可以这么写: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这里再三提醒一下,icmp_cksum 必须先填写为0再执行校验和算法计算,否则ping时对方主机会因为校验和计算错误而丢弃请求包,导致ping的失败。我一个同事曾经就因为这么一个错误而排查许久,血的教训请铭记。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checksum(校验和)。
计算机网络通信时,为了检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是否发生了错误,通常在传输数据的时候连同校验和一块传输,当接收端接受数据时候会从新计算校验和,如果与原校验和不同就视为出错,丢弃该数据包,并返回icmp报文。
算法基本思路:
IP/ICMP/IGMP/TCP/UDP等协议的校验和算法都是相同的,采用的都是将数据流视为16位整数流进行重复叠加计算。为了计算检验和,首先把检验和字段置为0。然后,对有效数据范围内中每个16位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结果存在检验和字段中,如果数据长度为奇数则补一字节0。当收到数据后,同样对有效数据范围中每个16位数进行二进制反码的求和。由于接收方在计算过程中包含了发送方存在首部中的检验和,因此,如果首部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差错,那么接收方计算的结果应该为全0或全1(具体看实现了,本质一样) 。如果结果不是全0或全1,那么表示数据错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3) ICMP包的解包
知道怎么封装包,那解包就也不难了,注意的是,收到一个ICMP包,我们不要就认为这个包就是我们发出去的ICMP回送回答包,我们需要加一层代码来判断该ICMP报文的id和seq字段是否符合我们发送的ICMP报文的设置,来验证ICMP回复包的正确性。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
二、发包线程的搭建
根据PING程序的框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线程用于ping包的发送,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使用sendto进行发包,发包速率我们维持在1秒1发,我们需要用一个全局变量记录第一个ping包发出的时间,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全局变量来记录我们发出的ping包到底有几个,这两个变量用于后来收到ping包回复后的数据计算。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
三、收包线程的搭建
我们同样建立一个接收包的线程,这里我们采用select函数进行收包,并为select函数设置超时时间为200us,若发生超时,则进行下一个循环。同样地,我们也需要一个全局变量来记录成功接收到的ping回复包的数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
四、中断处理
我们规定了一次ping发送的包的最大值为64个,若超出该数值就停止发送。作为PING的使用者,我们一般只会发送若干个包,若有这几个包顺利返回,我们就crtl+c中断ping。这里的代码主要是为中断信号写一个中断处理函数,将alive这个全局变量设置为0,进而使发送ping包的循环停止而结束程序。
?
1 2 3 4 5 6 7 8 |
|
五、总体实现
各模块介绍完了,现在贴出完整代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
|
编译以及实验现象如下:
我的实验环境是两台服务器,发起ping的主机是172.0.5.183,被ping的主机是172.0.5.182,以下是我的两次实验现象(ping IP和ping 域名)。
特别注意:
只有root用户才能利用socket()函数生成原始套接字,要让Linux的一般用户能执行以上程序,需进行如下的特别操作:用root登陆,编译以上程序gcc -lpthread -o ping ping.c
实验现象可以看出,PING是成功的,表明两主机间的网络是通的,发出的所有ping包都收到了回复。
下面是Linux系统自带的PING程序,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我们设计的PING程序跟系统自带的PING程序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服务器之家。
本文链接:https://my.lmcjl.com/post/13299.html
4 评论